益坑村全景图
走进益坑村,绿水青山中,60多幢独栋或双拼式别墅排列整齐。田野阡陌,道路干净整洁,沟渠清澈可见,一片生机盎然。益坑村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东北部,距龙岩城区25公里,村域总面积242公顷,总人口近600人,党员29名。
近年来,益坑村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支部谋发展、党员争示范、群众齐参与”的发展理念,按照聚焦乡村振兴总要求,通过村党支部创新两权分离制度、壮大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等措施,积极探索实践党建富民强村之路。
益坑村先后获评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550个“千村万寨展新颜村庄”,以及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第十四届省级文明村、福建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省级垃圾分类试点村、福建省“第十一批村镇住宅优秀小区”等荣誉称号。2023年被列为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基金会“百村千品”挂钩村。
产业兴旺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融合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产业为首。益坑村始终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结合村情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培育主导产品、壮大特色产业和发展旅游产业等措施,探索一条适合益坑村的富民强村之路。
益坑村在传统种植业上,推广“福香占”生态有机米的栽培模式,提高粮食的种植效益。同时,合理优化种植结构,扩大西瓜、蔬菜种植面积,保证村民收入稳定增长。
益坑村依托千亩阔叶林,建立千亩红菇基地,实施红菇增殖扩繁科技示范项目,由原来农户分散管理的掠夺性经营模式,改为“五统一”(统一管护、统一采收、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统分结合管理模式,提高红菇产量。同时积极引导村民种植铁皮石斛、黄花远志等中药材,发展林下经济。参与经营的农户每年人均增收达万元,村财增收10万元。
益坑村还打造益坑村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创建“乐学益坑”特色品牌。通过搭建生态平台,完善乡村森林公园、益埔公园、湿地公园、荷花田、儿童沙滩公园、休闲栈道等生态设施,成功实现“生态带动经济、经济反哺生态”的良性循环。
益坑村做强乡村旅游产业,着力打造旅游强村。益坑村以垂钓训练基地为活动载体,建设垂钓训练基地,承接国家、省、市区赛事,配套搭建特色树屋,打造乡土特色的精品化和多样化民宿,带动拓展餐饮、停车场等项目。
休闲垂钓训练基地
竞技钓鱼比赛
此外,益坑村建设休闲+竞技垂钓训练基地,通过举办多场钓鱼比赛活动,带动拓展特色民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等,推进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益坑村还充分利用本村舞狮等传统习俗,结合现代广场舞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在节假日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宣传本土文化,凝聚群众力量,扩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空间。
治理有效
创新“两权分离”机制 探索党建富民强村
益坑村一角
通过几年的实践,益坑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机制体制创新上下功夫,持续引导村民自治,以实干取得治理实效。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益坑村在严格执行“四议两报备两公开”的基础上,率先创新探索实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与执行两权分离制”。由全村村民民主推荐出20名长期居住在村里,德高望重且热衷于公益事业的村民(非村两委成员)组成农民理事会,并从中选举产生1名主任和2名副主任,农民理事会全程参与村内重大事务,全权负责项目方案制定、项目招投标、工程推进、资金使用、事务公开等工作。
而村党支部负责规划、办理报批手续和协调工作,领导监督农民理事会。实行两权分离制度,既让村民广泛参与村内各项事业开展,有效激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又加强正面宣传,从源头上预防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发生,为村民自治、乡村治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与执行两权分离制
益坑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新模式,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方式,进一步拓宽村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一是成立龙岩市新罗区益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业观光园。二是成立龙岩市新罗区益山红扩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通过集合村内闲散劳动力,发展林下经济,实施红菇增殖扩繁科技示范项目。
益坑村还成立“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组建政策宣传、文化传承、特色观光、林下经济、创业支持、帮扶济困、矛盾调解、新村建设等8支服务队,适时开展乡村振兴相关服务工作;建立党员挂钩困难群众责任制度,在党员家门前粘贴党员家庭户标识牌等举措,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推动,提升党组织建设工作力度和为民服务能力。
同时,益坑村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打造“乡风文明”软实力。益坑村利用现有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家风家训馆等文化阵地,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村内文化资源,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认真实施新时代乡风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素质。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成立5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活动;制定并完善《益坑村村规民约》,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常态化开展好媳妇、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并将身边好人好事在村文化长廊展示宣传,造浓“人人学习榜样、人人争做模范”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