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莆田市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赵爱红带队深入莆田市仙游县,先后走进福建省天材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莆田市华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地考察工美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实践,为特色产业赋能乡村共富提炼经验、凝聚合力。
在度尾镇,调研组聚焦天材集团打造的产业赋能体系,重点察看海峡艺雕旅游城共富工坊与共享直播基地。在共富工坊内,调研组详细了解“企业运营+村集体入股+村民参与”的共建模式,该模式已为当地闲散劳动力和低收入群体提供3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民生效益。走进共享直播基地,“孵、服、扶、辅、富”的5F工作模式引发调研组成员关注,基地构建的“孵化培训—直播销售—加工生产”10分钟村域联动闭环,已带动电商成交额累计突破百亿,让传统艺雕产业焕发新生机。在全国红木制品数字化登记及质量溯源工程仙游服务中心,调研组对“四报告、一码、一证书”的溯源体系给予肯定,认为这一数字化创新为乡村特色产业建立了诚信保障,破解了行业发展瓶颈。
随后,调研组前往钟山镇考察华锋生态农业的发展实践。作为当地“旅游+特色农业”的重点项目,该公司规划建设3000亩生态基地,通过“种植+养殖+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农产品从初级生产到价值提升的跨越。在生态农业观光区,调研组听取了企业在农业技术研发、农户技能培训及“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建设情况,详细询问“农业+旅游”融合模式的运营成效——项目不仅丰富了乡村产业形态,更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发展,为村民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实现“一亩地多重收益”。
赵爱红对两家企业的差异化发展路径给予充分肯定,天材集团以“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多方共赢”模式,为传统工艺产业注入共富动能;华锋生态农业则依托资源优势,以三产融合构建乡村经济新增长点,二者共同诠释了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性。市促进会将充分发挥乡村振兴资源优势,协助总结推广两种发展模式,在人才对接、品牌推介、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支持,助力更多乡村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END
来源:莆田市乡村振兴促进会
作者:吴喜红
图片:吴喜红
制作:林荫
编审:李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