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心旷神怡的乡村旅游、干净平坦的乡间道路、……走进三明市大田县建设镇建忠村,犹如走近色彩斑斓的空间,一幅幅生动的乡村产业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建忠村是福建省重要的红粬的发源地和生产基地。建忠村“宫边红粬”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制作工艺,笔架山脚下拥有历史悠久的密集古粬窑群落。
建忠村曾因产业发展单一、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足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原因,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
近年来,建忠村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做大做强红粬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 建忠村从贫困村一跃成为乡村振兴康庄大道上的 “明星村”,从事红粬生产的农户年收入增加7万元,村民们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安全感。
传承古法技艺
做大做强红粬产业,促进村财增收
走进建忠村,酒香便扑鼻而来。在宫边小区文化墙上,绘制着一幅幅与酒有关的画,这是建忠村的“酒粬文化长廊”。
建忠村红粬加工历经500多年,现有粬农80多户,存有粬窑558个,遗留至今还在使用的百年以上古粬窑有200多个。现红粬年产量占省内市场80%,产品远销省内外,在省内外有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建忠村是乌衣红曲、黄衣红曲、红衣红曲的发源地和主产地。2019年,“大田红粬制作技艺”列入福建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的“宫边红粬窑群遗址”列入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该村制定了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迎来了红粬产业发展的大蝶变。
建忠村围绕做大做强红粬红酒产业,改造废弃旧矿山建设年产120吨小型现代化酒厂,建设大田县红粬文化研究中心。红粬文化研究中心集生产、展示、检验等为一体,项目使用后,建忠村的传统制粬将向现代化制粬、酿酒转变,进一步提升产品产量和附加值。 目前,红粬年产达200吨,酒厂年产也是200吨左右,红粬加上红酒两个的产量,年产业值在三千万左右。
建忠村成立“大田县宫边红粬合作社”,成功创建“宫边红”“山保红”“富贵三宝”的品牌注册。在专家的科学指导下,改良菌种,使红粬的产量大大提高。 此外,建忠村成立了福建省飞红酒业有限公司,让全村村民入股,达到村民和村财双增收。
近年来,建忠村加强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以举办红曲文化节为载体,打造酒曲时光小镇,推动红曲产业转型升级。
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现代观光农业,激活乡村旅游“新引擎”
紧紧依托红粬文化产业和笔架山自然资源优势,建忠村还提出做好乡村旅游这篇文章。按照以农促旅、文旅结合的思路,深挖乡土资源,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田园增秀色,乡间点新妆。一座座农家院整齐洁净,一条条乡村路平整畅通,美丽如画的乡村图景让人心情舒畅……近年来,建忠村通过流转土地,种植油菜花、玉米等,发展现代观光农业;修建登顶健身步道3.2公里及粬窑路2.8公里,修复笔架山山顶古迹寨,拓宽村道裸房整治,加强了旅游设施配套建设。
笔架山庄原来是煤矿旧厂房,村里把煤矿旧部改造成集红粬文化体验馆、酿酒厂、农家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综合体,吸引不少游客前往休闲观光。村民吴春霞看中了笔架山庄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气息,在这里开起了奶茶店,吸引了周边乡镇一些顾客过来,生意很好。
为发展好观光农业,村“两委”班子充分挖掘该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笔架山、古迹寨、古民居、传统文化、大寨田等,并开展笔架山树种普查,对稀有树种予以挂牌保护。此外,村里还大面积种植品种齐全的杜鹃花,打造杜鹃花科普基地,力争成为三明地区乡村游的主要目的地。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外地游客了解该村最具特色的产业——红粬产业。如今,建忠村正引导该产业转型升级,助其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价值。通过网络宣传、网络带货等打造好酒粬时光小镇。同时将充分利用笔架山、古迹寨、原始森林等现有资源,通过打造“产业+旅游”的模式,把建忠村打造成乡村一日游的旅游基地。
下一步,建忠村将继续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依靠科技支撑,推动红粬产业发展。同时,依托红粬文化产业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让粬酒飘香万家!
来源丨综合三明农业农村局等
编辑丨杨永文
审核丨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