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典型案例丨坂中村:推动银耳产业升级 拓宽生态致富新路子
最新动态
典型案例丨坂中村:推动银耳产业升级 拓宽生态致富新路子
2024-11-285

古田县坂中村

推动银耳产业升级

拓宽生态致富新路子

吉巷乡坂中村全景

吉巷乡坂中村位于宁德市古田县旧城城郊,座落于“八闽第一湖”翠屏湖之畔。近些年来,坂中村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立足村位于库区边的资源禀赋,发展以银耳为主的食用菌支柱产业,摸索出了一条具有坂中特色的银耳种植产业发展道路。同时,通过深入挖掘菌菇文化,将食用菌文化、移民文化与湖畔风光等串点成线,擦亮乡村旅游招牌。坂中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移民小村,蜕变为远近闻名的食用菌生产专业村,走出了食用菌产业与乡村旅游双管齐下的乡村振兴新路。坂中村先后被授予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省十佳小康库区村”“国家森林乡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森林村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01

探索“光伏+”模式

棚上发电棚下种菇实现多业态共发展

走进坂中村,一座座菇棚顺着山势散落在绿水青山间、在阳光照耀下蔚蓝色的光伏板熠熠生辉……这里处处展现着现代农村的和谐之美。

棚上发电棚下种菇(古田县融媒体中心  图)

坂中村是“食用菌之乡”吉巷乡的银耳主产村,全村90%村民经济收入以银耳种植为主,年产银耳超过2000万袋。近年来,坂中村深耕“模式创新、技术革新、数字赋能”发展路径,积极探索菇棚“光伏+”模式,棚上发电棚下种菇,实现多业态共同发展,走出了“绿色能源+生态种植”的新路子。

 2022年,坂中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牵头流转土地近25亩,引进古田县翠屏湖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在坂中村官洋自然村建设光伏菇棚基地,包括菇棚98间。光伏菇棚基地于2023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

光伏菇棚(古田县融媒体中心 图)

与传统木质菇棚不同,坂中村在标准化菇棚的基础上升级安装了光伏屋顶,实现棚上发电、棚下种菇,一地两用,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拆旧建新,棚内高大宽敞、空气流通,菌菇发病少,长势更好。在光伏菇棚,通过自动化喷淋设施、温湿度监测装置等智能设备助力,打水、通风等体力活不必再由菇农亲力亲为。在新环境中,银耳产量提升约20%,病虫害显著减少,产出的银耳叶片粗大、朵型美观。

在菇棚“光伏+”模式中,菇农通过租赁享有菇棚使用权,光伏企业则通过发电获得可观收益,村集体通过土地租金分成实现增收,实现了三方共赢和土地集约化、立体化综合利用。菇农通过管理菇棚,年纯利润可达20万元以上。而去年, 仅光伏菇棚租金收益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余元。下一阶段,坂中村将进一步优化光伏菇棚建设方案,实现成本可控、质量可靠、效益可佳“三个统一”。


02

打造“六联”机制

提升菌业综合体水平,促产业发展

坂中村党支部在吉巷乡党委领导下积极抢抓全县食用菌菇棚改造的机遇,带头领办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探索打造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种植农户+示范基地+检测机构+产品品牌+龙头企业”的“六联”机制,提升菌业综合体水平,以六个着力点提高全村银耳种植水平,提升坂中银耳产品附加值,推动坂中银耳销售渠道的拓展,促进银耳产业发展显成效。

为推动银耳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2019年,坂中村党支部领办农宏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六联”机制,投资493万元建设坂中村银耳生产标准示范基地,包含60间标准化银耳生产标准房和智慧银耳观光园,形成产品观光、销售与银耳文化的融合。

坂中村智慧银耳观光园

自“六联”机制实施后,坂中村农户可以通过租用标准化生产房从事银耳生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银耳感染风险,每间生产房每年生产银耳可获得纯收益1.4万元,进一步推动村财增收,通过村集体29间标准化生产房出租、25间恒温标准化生产房出租等方式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左右。

同时,坂中村引进了福建省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银耳示范基地成立服务示范点,从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进行质量把关,为坂中银耳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场、连锁超市及主要农贸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坂中村还对接县食用菌“数字大脑”,通过数字化手段溯源赋码种上“数字菇”,让银耳有了“身份证”,实现优质优价。

为了提升银耳品牌效益推动村民增收,坂中村将村民的银耳基地纳入食用菌龙头企业的示范基地统一管理,龙头企业对坂中村生产的优质银耳进行保底定向收购,仅此一项,让全村村民增收900多万元。

银耳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杜新华 摄)

合作社将银耳基地生产的银耳注册了商标,让品牌有效地提升了银耳价值,引导村集体和农户朝着种植高端银耳方向发展。依托康亿达公司、福建棕榈房车、古甜食品公司和百家宴食品公司,将坂中生产的银耳作为伴手礼和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多渠道向市场推广,助力“坂中银耳”品牌打造。


03

做强乡村旅游

深挖菌菇文化,催旺乡村发展新业态

2014年,古田县开始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坂中村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大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村里实行党员“亮身份”“星级化管理”等举措,同时还建设雨污分流管道、出台垃圾转运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让坂中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环境变美了,乡村旅游发展更好。坂中村靠山面湖,风光旖旎的翠屏湖风光是该村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坂中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将坂中村重点打造为集“享受翠屏湖水魅力、聆听库区移民故事、体验农家怡然环境”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景点。

翠屏湖(王志凌 摄)

坂中村将曾经的移民安置房整修为“移民记忆馆”,建起“四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主题馆,成为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的现场教学点,吸引了众多学员和游客前来参观学习。2023年,坂中村接待各项调研、党日活动人员等177批次5163人次。

坂中村“移民记忆馆”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坂中村盘活本村两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移民楼,引进青年候鸟文创营项目,按照“互联网+文创+旅游”的运营理念,通过创意研发、产品开发、宣传推广,培育候鸟式青年人才文创营。如今的坂中村创客基地,为当地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立起了标杆。

通过几年的努力,村里建起了临湖公园、移民文化馆、天然浴场、野餐营地以及自行车道等设施,旺季每月接待游客可达5000人次以上。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收,还为村民增收、就业搭建了全新的平台。2022年坂中村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

为了擦亮乡村旅游招牌,深入挖掘菌菇文化,提升食用菌产业文化附加值,坂中村先后建设智慧银耳体验馆、菌业记忆馆等旅游项目,以进一步提升旅游承载能力。2021年6月30日,古田县首个食用菌科普展示馆——菌业记忆馆在坂中村揭牌开馆。菌业记忆馆从食用菌源起、三次技术飞跃、五次浪潮、珍惜菇种研发、食用菌生产设备发展史、食用菌品牌文化、食用菌饮食文化以及常见有毒野生菌等,采用文字、图片、影像和实物等为载体,多方面、全方位地展现古田食用菌文化,形成产品观光、销售与银耳文化的融合。特色菌菇文化助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食用菌销量。

一业兴带来百业旺,朵朵“银花”与乡村旅游同频共振,给坂中村带来了不竭的振兴动力。

坂中村智慧银耳体验馆


来源丨宁德市乡村振兴促进会

编辑丨文剑

审核丨申和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